安徽工业大学的材料类专业怎么样就业怎样要学哪些课程
根据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教便字[2003]10号文件和校教学计划领导小组2003年4月29日关于“制定新一轮教学计划的通知”的内容,我专业制定了新一轮的教学计划。
一、专业特色方向
这次定了三个方向:
1.金属材料;
2.热处理;
3.焊接工艺与设备。
招生本个班,每班一个方向,以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可变性。
二、三个平台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前二年教学计划全部打通,重新整合课程: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Ⅰ、材料科学基础Ⅱ、材料的分析法。
教学计划中建立了三个平台: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金工实习等各种实习。
三、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以加强基础、实用、创新为方向。
四、课程体系
见方框图,从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个方向);
主干课与枝叶课最后汇总毕业设计(论文)。
五、实践环节体系
各种实践归结为培养:
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2.培养研究、设计的习惯方法;
3.结合实践进行综合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专业特色及确定专业特色的依据
1、确定本专业特色的依据有以下方面:
(1)教育部关于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
(2)安徽工业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及学校定位。
(3)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前身系硅酸盐材料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生产管理和产品研究开发的专门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不同院校的无机非金属专业所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水泥、陶瓷和耐火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最主要的形式,其中水泥制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制品业;耐火材料生产厂矿也成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骨干企业,并随现代钢铁技术的发展,愈显重要;同样陶瓷在建材、化工、高新技术领域起着非常大的重要作用。
我校地处华东地区,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尤其是水泥及水泥产品支撑的房地产业、和金属冶炼配套的耐火材料业、以及现代化的陶瓷工业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在华东地区高校中,尽管其他院校也开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但缺少耐火材料为主的专业方向设置。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研室长期从事水泥、耐火材料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在水泥和耐火材料方向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
因此,创办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以不定型和功能型耐火材料为其主要特色,可以弥补华东地区该专业方向的空白。
在立足华东地区的基础上,还可面向华中及沿海地区,为国家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
近几年来,新型陶瓷工业在高新技术领域日益兴起。
这些企业在本专业上涉及较多的是功能陶瓷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内容。
因此,应增设有关功能陶瓷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方面的课程,拓展专业方向,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增强专业活力。
2、本专业的特色
(1)本专业教学计划兼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主要内容,并设置两个个专业方向。
其一为水泥及新型建材,水泥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产需量最大的建材产品。
水泥方向的特色会满足我省及沿江地区分布的全国水泥主体及骨干企业对该专业方向人才的需求。
其二是陶瓷及耐火材料方向,增加了新型耐火材料及结构材料方面的课程,使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宽,满足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化中对掌握功能型耐火材料技术的人才需求。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是必需考虑的三大内容。
本专业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能更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3)本专业教学计划更强调对前沿新材料研究应用知识的掌握。
除设置基本的材料科学基础,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及性能表征知识外,在专业课教学中,还设置了新型耐火材料、结构材料、功能陶瓷、水泥生产新技术、纳米材料等课程,使毕业生可面向科研、设计单位、现场企业,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研究、设计、技术改造及新材料开发等工作。
二、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本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特色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
公共基础课21门(其中3门不计总学时),1174学时。
学科基础课16门,920学时。
专业特色课5门,216学时。
方向Ⅰ,5门,216学时;方向Ⅱ,5门,216学时。
选修课共11门,分为学科基础及专业方向2个模块。
在学科基础类中必须修满4学分,专业方向选修6学分。
必修环节理论教学平均周学时数分别为:
学期12345678
周学时20.223.215.319.518.816.89.5
注:第4学期因为要外语强化训练准备4级考试,第5、6、7学期安排相应的学科基础及专业方向选修课,故学时安排较少。
2、课程体系
(1)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毕业设计。
(2)大学物理→物理试验→结构材料(先进机构材料、材料物理性能、新型耐火材料)→毕业设计。
(3)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粉体工程及设备→热工基础及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
(4)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技术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毕业设计。
(5)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分析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学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毕业设计。
(6)电工学→电工学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毕业设计
(7)基础英语→先进结构材料(双语教学)→毕业设计(查阅外文资料、翻译并撰写毕业设计英文摘要等)。
(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分水泥工艺学和耐火材料及陶瓷工艺学两门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分水泥和耐火材料工厂设计两门课程)
三、课程设置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方向。
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拓展专业面所必需的课程内容。
1、根据需要,将原部分整合课程重新进行调整
(1)陶瓷和耐火材料工艺学
陶瓷和耐火材料工艺学是在原硅酸盐工艺学、碳质耐火材料和不定型耐火材料三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
由于华东地区有许多大型钢铁公司所属的耐火材料厂矿,并且每年都来我专业要耐火材料方向的毕业生,故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普通耐火材料工艺学和结构陶瓷工艺学内容,合并为陶瓷和耐火材料工艺学。
(2)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是在原硅酸盐物理化学基础上将部分固体物理基础和固体化学的内容加在一起整合而成。
这样的课程设计突出本专业毕业学生对材料基础理论的掌握,以便能更好的从事更大范围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和科研工作。
(3)将原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专业选修课
本着尽量精简必修内容,强化专业特色,根据专业方向的需要设置课程,扩大学生个性发展空间的原则,将原硅酸盐工艺学的水泥工艺学部分分离出来,加上特种水泥工艺部分,成为新的水泥工艺学,和陶瓷/耐火材料工艺学一起,放在专业类中;将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一起放在学科基础类中;将新型耐火材料、纳米材料、水泥新技术、水泥质量分析与控制、以及新开设的仪表与自动调节A和计算材料学(双语教学)放在专业方向基础课类中供同学自主选修。
(4)组成两个专业方向的选修模块:将复合材料学、新型耐火材料、功能材料研究新进展、纳米材料放在一起组成方向Ⅰ(陶瓷和新型耐火材料),将新型建筑材料、水泥新技术、水泥质量控制、纳米材料方面的课程放在一起组成方向II(水泥及新型建材),以供同学选择不同的方向。
2、增设课程
(1)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是各类结构材料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使用性能。
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发展方向,决定在学科基础课中增设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其学时数为56。
(2)材料学实验
为突出材料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掌握材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决定在学科基础课中增设材料学实验课程(48学时)。
(3)先进结构材料等
钢铁冶炼等传统技术发展使耐火材料向先进结构陶瓷的方向扩展,因此决定在专业特色课中增设先进结构材料(40学时)、材料制备与合成(40学时)、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40学时)。
3、双语教学
根据所确定的专业拓展方向,强化英语语言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应用,决定在专业特色课中增设先进结构材料(方向选修,40学时)和计算材料学课程(任意选修)采用双语教学(48学时),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
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院校学生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实践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实践时间的安排上,四年的总实践周数达54.2周(课内44.2周)。
在一年级安排了3周金工实习。
二年级安排了2周的人文社科社会实践、2周的认识实习。
三年级安排了1周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1周的热工窑炉及设备课程设计、2周的电工电子实习、2周的课外科技活动和1.2周的体育兴趣选项。
四年级安排了3周的生产实习、16.5周毕业设计(含3周毕业实习)。
通过上述各类实习、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及实践、毕业设计等,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根据本专业学生所必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实践性较强的重要课程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和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有金工实习和课程设计,计算机有相应的电工电子实习和实验课程等。
在毕业设计中,一般有三周的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密切联系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当前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毕业实习场所一般选择先进的生产厂家,使先进的技术在毕业设计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根据教师的科研课题,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充分利用实习的时间或到附近的工厂现场讲授一定的内容。
引导学生在现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
使理论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其作用,逐步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按一般本科培养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本教学计划设置了杂、智育、体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灾翘迦面发展。
此外,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习形式、考试形式的改革,通过课内理论教学与各种形式课外活动的结合,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专业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程,还设置了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自然科学基础,外语、体育、法律及经济管理基础课程。
另外在外语、计算机的课程安排中,保证了外语四年不断线,计算机四年不断线的学习和提高。
此外,还开设了人文社科类的大量选修课程,不定期地开展学术报告和科技讲座,再辅之于大学生文化节、社会实践、军训、公益劳动等,为学生浴⒅恰⑻迦面发展打好基础,还特别设置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实践的场所。
六、提供足够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年的必修课理论教学时间为2110学时,理论教学时间为120周,平均周学时为20.1。
这为学生自我选修所喜爱的课程提供了时间,同学们还可以有时间到图书馆、网上获取知识和发展。
另外,还有42周的假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时间保证。
从课程安排上,形成了二个选修方向,即:陶瓷及耐火材料方向(块体材料)和水泥及新型建材(粉体材料)方向。
这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全面的选择空间。
七、各类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百分比,课内时间教学环节周数(包括实验、上机折合周数)占教学总周数的百分比,实验、上机学时数
必修课总学时:2110(没有计入人文素质120学时)
公共基础课:1174占48.8%
学科基础课:920占38.2%
专业特色课:312占13%
教学总周数145.5周,课外10周,机动2周,总计157.5周。
实践周数为:27.5周
课外实践周数为:10周
实验、上机折合:13.2周
总计:50.7周,占33.7%
课内实践27.5周+折合13.2周=40.7周,占课内教学总周数145.5周的28.0%。
实验和上机为278学时(不含课外业余计算机训练和选修的分析化学实验学时)。
必修课门数为37门。
八、同学科辅修专业
同学科辅修专业所需课程及学分见下表。
课程名称学分
粉体工程与设备4.5
无机材料非金属材料热工基础与设备4.5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或陶瓷)工艺学4.5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或陶瓷)工厂设计概论1.5
纳米材料1.5
新型耐火材料1.5
总计18
九、不同学科辅修专业
不同学科辅修专业所需课程及学分见下表。
课程名称学分
无机化学(含实验)5
材料科学基础3
粉体工程与设备4.5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基础与设备4.5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或陶瓷)工艺学4.5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或陶瓷)工厂设计概论1.5
纳米材料1.5
新型耐火材料1.5
材料分析方法4
总计30
材料不错,除了冶金专业的就是材料的最好了,基础课如高数,英语,电工学等,相关课程有普通化学,工程力学等,还有其他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