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
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
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
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
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
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
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
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
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
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
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
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
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
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习。
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习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
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
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
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
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
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
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平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
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
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
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
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
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
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
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
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学校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学校德育发展思路,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道德讲堂活动课”就是在原道德讲堂使用基础上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极具学校德育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开发背景: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道德讲堂活动课的开展,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课程目标:
道德讲堂活动课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其中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实施策略:
课程内容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主题包括孝、感恩老师、诚信、爱国等,每个主题4课时。
每学期有专门的教学计划及规范的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包括“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看视频”或“讲故事”、“谈感想”、“行善举”一共6个环节。
授课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学生主持人。
课程的学习需要有专门的道德讲堂作为授课固定场所,同时还需要联系社会,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开展“行善举”活动。
四、课程评价:
根据道德讲堂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应重参与、重过程,侧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一)参与原则。
道德讲堂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
(二)过程原则。
道德讲堂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三)自主原则。
道德讲堂活动课程的实施要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
让学生学会积极的科学的自我评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四)激励原则。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五、道德讲堂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有:
(一)注重收集、分析学生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资料及数据。
学生参与道德讲堂活动课都要填写道德讲堂活动报名表、道德讲堂活动签到表、道德讲堂活动感悟表、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这些记录是道德讲堂活动课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多元主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道德讲堂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志愿服务活动,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校内教师,有其他社会主体。
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熟悉自我。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写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
一、教材分析:
综合学习与实践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
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同时渗透相关法制教育内容。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半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学科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
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
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
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实施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
1.研究性学习。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
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活动。
3.社会实践。
内容包括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组织形式。
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并完成2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10个学分,高二为5学分。
2.时间安排。
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高一第一学期每周安排3课时,以后减少课时。
3.课题研究: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6―8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由学校推荐,填写申报表,由教务处和年级组负责协调。
课题研究一般应经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
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二)社会实践
1.组织形式:学校或班级统一组织和小组组织相结合,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
2.时间安排:三个学年总数不少于三周。
其中“军训”安排在高一(上)开学前,“社会回乡调查”安排在高一(下)的暑假期间,其他形式的安排在高二寒假进行。
3.活动记录:由政教处统一记录。
(三)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
2.时间安排:利用学校规定时间、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团委统一记录;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后交团委以确定学分。
四、学分认定
由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初步认定学分,教务处组织公示并确认,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复议。
1.研究性学习。
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录完整;有符合课题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实际参加的活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以上。
以小组上交的使用手册为考评主要依据。
2.社区服务。
具备三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无异议。
服务时间10个工作日以上。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必修6个学分。
其中“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和其他活动分别计2个学分。
本方案自xxxx年9月开始实施。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各另行制定具体详细的操作细则。
在实施过程中若有改进,以届时公布的实施细则或年度实施计划为准。
如何实现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资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路技术为核心的资讯科技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资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加强资讯科技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资讯。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络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我们可以利用资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资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327国道路通状况的录影,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例项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资讯科技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
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L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
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资讯科技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路资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然而网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互动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资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
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资讯及时反馈给学生。
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路在萤幕显示,起到了互动作用。
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资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路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
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资料,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资料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
而网路环境的互动性,大资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资讯科技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资讯素养
以资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资讯科技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资讯科技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资讯科技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资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资讯素养。
1.通过资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
学生的资讯科技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资讯科技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资讯科技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资讯科技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资讯科技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互动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资讯科技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
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资讯科技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
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资讯互动的机会增多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资讯科技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资讯科技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资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资讯科技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资讯素养。
资讯科技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而资讯科技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资讯科技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
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资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
总的来说,资讯科技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资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资讯科技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