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怎样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历史教师怎样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四川省珙县洛表中学李崇德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了解课程资源的构成,明确各种资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影响,把握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原则,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由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动态资源和历史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校外各种历史资料等静态资源构成。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等静态资源。
静态资源对动态资源有催生和推动作用,正是利用这种作用,促使动态资源产生质的变化,实现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历史课程资源中重要的教师资源。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积累了相应的教师资源,对这些已有的教师资源,教师要认真挖掘和利用。
在已有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历史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发出新的教师资源,正所谓教学相长。
由于教师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我们把它称为动态资源。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身体和心理素质等。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职业活动的态度和教师工作的效益。
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活动中勇敢地坚持真理,热情洋溢地向学生传播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观点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全球意识,国家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科技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述都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把自身具备的这些资源渗透到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用自身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内容时,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而我们既要对外开放,学习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既要竞争,也要合作。
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条件。
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扎实地、系统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地、广泛地涉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方方面面的知识,时常关注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
一是系统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二是学生会把媒体上看到的和生活中听到的向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教师不可能完满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但至少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给学生有益的启发或引导,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是历史新课标和教科书直接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知识点,还要对相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
如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分别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的变更,就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作出的四次调整,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就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
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就需要历史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总之,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且这桶水还必须随时充实和更新。
初中历史教师还要继续学习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及历史学科教学论等教育教学理论。
培养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等。
历史教师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事历史教学活动,孜孜追求理想的教育,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育人为本,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二、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学生资源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
教师资源更多的是强调其共性,而学生资源则更多的突出其个性,诸如智力因素(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社会阅历、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
学生是接收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有历史课程资源都要通过学生而形成新的学生资源。
逐步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形
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这就是新的学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目标,因而学生资源也是动态资源。
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最终就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快速有效地形成新的学生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爱好是学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对历史有无兴趣,能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一是通过毛泽东喜欢读智囊、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等例子,让学生明白鲁迅“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的道理。
二是让学生明确学历史可以“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例如教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文,组织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得出下面板书设计方案,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也就得到培养。
四是开展多种历史活动,让学生感悟学习历史的乐趣。
如召开历史故事演讲会、历史观点辩论会,
编演历史课本剧,搜集整理地方志,搜集古铜币、邮票、布票、粮票、油票、像章、袖章等小文物,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等。
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重要的学生资源。
自觉地独立地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实现目标的
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客观方面的各种困难和主观方面的不良情绪的干扰,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努力学习。
人际关系的处理,学科之间的平衡,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方法的改变等,都需要学生自觉地、独立地进行调节。
学生只有保持优秀的意志品质,才能保证学习成绩的稳定和提高。
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和强化。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王羲之、林则徐、袁隆平、林肯等皆是意志品质优秀的典范,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典范,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习历史的方法既是学习历史的技能技巧,也是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和品质。
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对历史信息进行有效接收、加工和运用。
学习历史的方法具体到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如阅读历史教材(历史教科书、资料和读物)、听课、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搜集历史资料、探究问题、评价历史(历史人物、事件、现象)、记忆历史、做历史练习、复习历史等。
阅读教材的主要方法是边读、边想(知识点、知识点间的联系、重点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字面背后的含义)、边写(标符号、作批注、写心得)。
听课的方法是边听、边思(音义辨识、信息筛选、问题反馈)、边记(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恰当的点拨。
如记忆年代是学生最感头疼的,其方法有联想法、谐音法、形象法、对比法、口诀法、串联法、强化法、重复法等多种。
教师只能根据具体内容举例点拨,哪种方法最有效,还得学生自己去尝试,进而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方法。
三、静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教科书、学校图书馆、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课程资源虽然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来说却是不变的,故称静态资源。
静态资源是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动力用以生产出新产品的原材料。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新产品质量的优劣。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资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入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正文和自由阅读文段,圈点勾画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做上必要的批注,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
构建并掌握历史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把相关历史知识作归类比较,如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次科技革命,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等,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中“文献资料栏”和“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动脑筋”栏目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尤为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能力强弱等因素。
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农村中学图书馆的规模小,藏书数量少,门类不齐全,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可能不多,但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仍然要加以开发和利用。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应教给学生目录检索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结合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读物,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校外更具丰富多样的历史课程资源。
如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再如乡土教材、地方志、文史资料、家谱或族谱、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具有的历史课程资源进行认真选择和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获得第一手历史资料。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洛表镇牌坊街的牌坊,让学生观看古牌坊的建筑样式、结构和材料,观赏古牌坊上那些雕塑和绘画,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古牌坊上的文字记载,知道立牌坊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古代妇女贞、节、烈的宣扬,再让学生结合古今历史进一步思考明确,这是封建统治者强加给妇女的精神枷锁,是对妇女身心的摧残。
最后让学生写一篇记载古牌坊的历史资料。
再如带领学生参观麻塘坝k人悬棺。
参观前,让学生阅读悬棺之谜、悬棺上的民族及珙县文史资料上有关悬棺的内容,搜集民间有关k人的传说,拟定参观路线和推荐景点解说员(由学生分别担任),为揭开悬棺之谜作准备。
参观时,让学生重点观看悬棺陈列馆收藏的文物和九盏灯峭壁上的悬棺和岩画,听好解说,做好记录。
参观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谜团,发表自己的猜想,再现古k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在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下k人英勇抗争的场景,并对此作出评价。
总之,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合理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合理”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选取那些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能省时、有效的资源。
有效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对学习重点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形成正确认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这个我就不知到了
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_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生本化策略
社区德育资源是实施小学德育课程的支撑,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社区德育资源运行模式是保障小学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
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社区德育资源运行模式,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特色化。
要地方特色浓,有一定的专业性。
有特色才会吸引人,才会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才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基建化、系列化。
建立具有不同教育功能的固定的教育基地,让学生定期开展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慰问、劳动实践等),接受教育。
如建立态度情感价值观系列德育基地、知识的技能训练基地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地等。
第三,灵活性。
随着自然界季节变换,气候的变化或重大的节日安排活动。
这样更适时,更具针对性,教育效果更佳。
第四,制度化。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作系统的安排使之形成系列,形成制度,使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得以强化,以增强德育效能。
具体而言,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生本化策略主要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首先,是生本化的学校变革策略。
真正的德育必须从学校教育的变革入手。
德育问题其实也与目前教育现实中的学习问题密切相关,学生美好而幸福的学习生活才是德育真正的基础与前提。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包括德育的教育变革的基础。
这样,德育就与教学联系起来了。
课堂生活是学生们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也是进行德育的最有本土特色的阵地。
教师自身的榜样也是最常见的德育本土资源。
还有,学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也是进行学校社区德育的重要方式。
可见,坚持生本教育的改革思想,无疑是德育成功的重要前提。
其次,是重视德育资源的生本化思维转变策略。
本土社区的德育资源其实是非常适合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的。
本土社区的德育资源具有如下这几个特点,使得其重要性非常突出:本土社区德育资源的影响具有恒久性。
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都不断地变化着,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历史人物如匆匆过客,历史事件大多如过眼云烟。
但这一切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留下历史的印记。
本土社区德育资源也具有实践性。
社区是少年儿童生活的地方,是少年儿童生活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直接通过他们的感官影响其成长。
他们只有通过实践才会从中得到切身的体验,深刻的认识,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社区德育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感化力极强。
本土社区德育资源为具体的、物化的。
而非抽象虚无的。
学生可亲历其境,亲闻其声,亲嗅其味,亲视其貌,亲触其“肌体”。
如果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能组织学生作一次春游,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大自然,其感受自然真切。
如果要让学生珍惜粮食则可组织学生参观或让学生亲身参与劳作,学生了解生产的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苦,很自然会养成珍视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具有多功能、“全营养”的特性,能负担起少年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任务。
本土社区德育资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永久性的艰巨的任务,其投入也是长期的,其效益是潜性的无形的。
再次,就是家D校联动的生本化策略。
许多研究证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大。
所以,利用本土社区资源应争取家长的参与,充分发挥“第一任老师”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奠基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持,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比如,开展家庭教育环境建设“达标评估”活动,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们在各方面自觉做子女的表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接着,是全盘统筹的生本化策略。
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开发的主体应是各级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加强调控,防止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也要争取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与配合。
比如,社区的团组织、妇联组织等可以把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发动组织起来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这些人是社区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成立由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人员组成的机构,负责协调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样可以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少年儿童共享更多的社区德育资源。
还应制定有关条例、规定,以保障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本土社区德育资源开发机制的日常化与功能的最大化。
最后,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生本化策略。
在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上力求做到分类开发和多元化,防止教育缺失。
分类开发指的是: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及目标,立足本社区,结合学生的实际,从自然环境(乡土资源);社会组织机构,政府团体;公众设施;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不同的方面合理开发,科学配置。
多元化是指从思想品质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虑。
多元化的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本课程实施的条件,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支撑,是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也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必由之路。
就我们吴川而言,虽然地处粤西,经济与文化都比较落后,但其德育资源却具多元化特性。
如著名抗日将领张炎将军纪念馆,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故居,清代状元林召棠故居;地处南海之滨,有绵长的海岸线,红树林与桉树密集,海产丰富,大海无边;广阔无边的田野,绿浪翻滚的蕉林;湛江市菜蓝子工程DD博铺坡生产基地;省市级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敬老院、盲人院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发这些社区德育资源,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立志报国,还可让学生亲吻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可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作者单位:吴川市梅小学)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
简言之,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
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当然,现实生活中这两者很难截然分清,有很多课程资源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等等。
也有人把它划分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既可以是教师、领导和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人士。
物质资源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文化资源包括各种文化知识、各种文化制度、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等等,比如案例“走近端午节”,就侧重于文化资源的开发。
照这么一说,课程资源是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干吗还要发愁没有课程资源呢?不要忘了,这些资源之所以能够称为课程资源,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应用于教学,为我们所用,成为课程的要素。
如果没有被我们所应用,这些资源只是潜在的课程资源,或者说,广义的课程资源。
有人说过一句话,世界上不是没有美,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是没有课程资源,是我们需要发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的能力。
那么,如何把潜在的课程资源变为现实的课程资源呢?
二.有针对性的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很多学校和教师过分依赖文本性课程资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把各类资源包、学生用书和指导用书等文本性课程资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形成了教综合实践活动,以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怪圈。
坦率的讲,如果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模式,这样的课程就没有什么开设的意义了。
各地陆续开发的课程资源包,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有的编写比较平庸,有的集中了当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开发的教学案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肯定是必要的,但人家的东西毕竟是人家的,不一定适合于我们。
我们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立足于本地实际,突出地区和学校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
如湖南省长沙市国防科大附小是一所子弟学校,他们所在社区的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全军乃至全国的一流的高科技学府。
在这个社区里,有很多科技场馆,学校就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了“走进高科技”的主题活动。
长沙市清水塘小学与长沙市博物馆比邻,走到这里就会发现街道两旁的店铺装潢都是古色古香的,经营项目也都以古董、文化艺术品为主,清水塘路也被成为“文物一条街”。
学校就利用这个优势,开展了走进文物一条街主题活动,充分利用了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
有的老师说,我们农村学校可没有这么好的福气。
其实在课程资源方面来说,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特点。
城市的高楼大厦是课程资源,农村的小桥流水也是课程资源。
我国的各地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也千差万别,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在课程资源的开放上各有其优势。
农村学校不应该妄自菲薄,应该立足于农村特色,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
转载
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高中美读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随着新课程观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从教以来实践谈谈在这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开发和利用文字与音像资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种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充分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文字和音像资源,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辅助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框题内容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今日关注“日本夺岛野心膨胀,中国坚定维护主权”的视频,并设置了这样三个探究题供学生讨论:为夺钓鱼岛,日本是否会不顾后果疯狂行动?日本的海洋野心如何威胁中国的安全?你如何评价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学生对这段视频非常感兴趣,并针对3个探究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虽然学生的有些观点还略显稚嫩,甚至有的带有偏激,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后学生频频点头。
这段视频的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好地落实了在维目标。
除了今日关注之外,焦点访谈道德观察及每年的3.15晚会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等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电视节目都是非常鲜活的课程资源。
文字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名言警句、典型案例、诗词歌赋等如在教学中适时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
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倍感亲切,从而提高探究的热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大蒜种植是我们的地方特色。
农民的主要收入就靠大蒜,因而大蒜的价格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是近几年大蒜的价格波动非常厉害,我们的媒体曾用“蒜你狠”来戏称大蒜价格,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对这一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惑。
所以,我在教学经济生活“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一框题时,我事先让学生通过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今年我市的大蒜价格情况,并多方面查阅相关的资料归纳大蒜价格变动的因素,并预测来年大蒜价格的走势。
由于利用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因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经济生活的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
三、开发和利用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是教学中常用的资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可用的实物资源很多,有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有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挂图等物品。
在教学活动中如能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事物资源,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必修一经济生活信用工具和外汇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地给学生介绍课本上的理论,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枯燥。
所以,我在课堂上一方面让有“磁卡”的学生都把卡拿出来,(大多数学生手里的卡都是食堂发的饭卡),另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我课前搜集的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及超市的会员卡,让学生先直观地认识形形色色的信用卡。
然后向学生发问,这些卡是不是信用卡?学生大多认为他们手中的饭卡和超市的VIP卡不是信用卡,而只有银行卡才是信用卡,这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指出信用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卡指的是一切电子支付卡,而狭义的信用卡仅指具有信用贷款功能的银行卡。
这样,学生可以在释疑解惑中准确把握信用卡的相关知识。
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要增强课程的时代感。
我们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地拓宽了。
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开展活动。
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上网搜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信息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图片资源及音频、视频等资源,也包括网上的一些优秀的教学素材,比如课件,习题、教案等都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很多,远不止我上面提到的这些。
当然,这些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这需要我们的教师提高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主动地去寻找,选择、整合和利用。
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苏金玉.探析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J.文理
导航,2012(7).
(江苏省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