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倾向。
第一,学科化倾向。
即把心理健康当作一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概念、理论。
我们认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但反对那种把课程理解为普及心理学知识,甚至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考试的学科化倾向。
因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应用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来解决中职生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二,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学校的领导、教师有这种看法,会导致学生认为只有患心理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
现在的人都重视保健,不是生病了才去看病,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这个道理。
据统计,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
中职生的心理从总体上说是健康的,其学习、成长、生活、职业等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些适应性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要任务。
第三,片面化倾向。
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
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心理辅导,如果教育对象片面化,就成了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有的学校片面地选择一年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但实际上二、三年级,特别是即将上岗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更需要心理辅导。
第四,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很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了老师,但还是用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进行心理教育。
还有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
第五,忽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孤立化倾向。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调查表明,我国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教师比例是比较高的,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如果广大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给学生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疏导,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所以在心理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以下问题,第1课程要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思想成熟度相适应,第二要完善心理课程体系,做到服务学生。
第三,在心理课程设置上要与学生积极沟通,设置学生比较喜欢的上课模式。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其次要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一个很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