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辅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来自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梭米星、小诺霉素、阿司米星等。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的常用药物。
链霉素:最早用于临床,对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而其他方面的应用已被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喏酮类取代。
新霉素:引起严重的肾毒性和耳毒性,故不能注射给药,常用局部外用,但因口服吸收很少,也可用于肠道感染。
卡那霉素:对假单胞菌感染无效,尤其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已被新的药物取代。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抗菌谱较卡那霉素广,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在临床广泛应用。
阿米卡星: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为目前临床应用的氨基糖苷类的新化合物。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体内过程
吸收:
化学结构中有多个氨基或胍基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体内解离度大,口服难吸收,可用于胃肠道消毒。
肌肉注射吸收完全、迅速,30~90min达到峰浓度。
为避免血药浓度过高而导致不良反应,一般不主张静脉给药。
分布:
除链霉素外,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大多少于l0%。
高极性化合物,不易进入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组织与细胞内药物浓度低,分布容积大致与细胞外液容积相当。
肾皮质药物浓度可超过血药浓度10~50倍(消除tl/2平均可达112~693h)。
肾皮质内药物蓄积浓度越高,对肾毒性越大。
进入内耳内外淋巴液,浓度与用药量成正比,其tl/2较血浆tl/2长5~6倍。
消除:
在体内90%不被代谢,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泄,尿药浓度高,约为血浆峰浓度的25~100倍。
半衰期(1.5~5h)平均为3h,肾功能减退时,tl/2明显延长。
抗菌作用
抗菌谱较广:
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有杀菌作用。
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菌属。
对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布氏杆菌、沙门菌属、痢疾杆菌、嗜血杆菌也有抗菌作用。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动学本类抗生素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呈碱性,在碱性环境中作用更强。
脂溶性小,口服难吸收,可用于胃肠道消毒。
肌内注射吸收完全迅速,30~90min达到峰浓度,一般不主张静脉给药。
其浓度高低随剂量而异,静脉滴注20~30min后,血浆浓度与肌内注射相同。
本类药物除链霉素外,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大多小于10%.氨基糖苷类是高极性化合物,不易进入细胞,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组织与细胞内药物浓度低,分布容积大致与细胞外液容积相当,肾皮质药物浓度可超过血药浓度10~50倍(消除t1/2平均可达112~693h)。
肾皮质内药物蓄积浓度越高,对肾毒性越大。
本类药物可进入内耳外淋巴液,浓度与用药量成正比,其t1/2较血浆t1/2长5~6倍。
在体内90%不被代谢,t1/2平均为3h,肾功能减退时, t1/2明显延长。
在体内不被代谢,以原形从肾排泄,尿药浓度高,约为血浆峰浓度的25~100倍。
抗菌作用较广,对各种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有杀菌作用,其中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菌属;对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布氏杆菌、沙门菌属、痢疾杆菌、嗜血杆菌也有抗菌作用。
对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差,对链球菌作用微弱,对肠球菌和厌氧菌耐药。
绿脓杆菌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其中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作用。
链霉素主要用于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
耐药性易产生,同类药间有交叉耐药性。
主要是细菌产生钝化酶。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胃肠道感染、烧伤或创伤感染等。
对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感染,需联合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由于药物在内耳蓄积,可使感觉毛细胞发生退行性和永久性改变。
包括对前庭神经功能的损害。
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已少用)>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另一方面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
孕妇禁用,避免与有耳毒性的高效利尿药合用。
对听力损害的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2.肾毒性。
由于主要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并在肾蓄积。
可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蛋白尿、管形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及无尿症。
忌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常用剂量下,各药损害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
3.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能与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从而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发生肌肉麻痹,呼吸暂停。
可用钙剂或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4.过敏反应。
偶尔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
一旦发生,应静注钙剂及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等抢救。
☆☆☆☆☆考点2:链霉素
链霉素是从放线菌属的灰链丝菌培养液分离提取的抗生素,为氨基糖苷类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
它是由链霉胍、N-甲基葡萄糖胺和链霉糖组成的苷。
药用其硫酸盐,易溶于水,水溶液较青霉素稳定。
药动学口服难吸收,肌注1h后达血药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易进入腹腔和腹膜腔,炎症时渗入增多,能透入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但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组织和细胞内浓度低,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t1/2为2~3h,一次注射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8h,肾功能不全时t1/2可延长50~90h,故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少用药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抗菌作用抗菌谱较广,对结核杆菌和鼠疫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布氏杆菌、流感杆菌等多种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某些革兰阳性金葡菌也有效,但效果差,对革兰阳性杆菌和厌氧菌无效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pH值为7.8时活性最强,pH值为6或更低时活性减弱。
链霉素可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多数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抗药性,一旦产生后,常持久不变,甚至出现依赖性菌株。
链霉素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有单向交叉耐药性,即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仍敏感;反之,对其他耐药者对链霉素耐药。
临床应用链霉素虽然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但因其毒性和耐药性问题,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
目前主要用于鼠疫与兔热病治疗。
与四环素合用治疗布氏杆菌病疗效满意。
与青霉素合用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与青霉素、氨苄西林合用治疗、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并用于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系统的手术后感染。
链霉素为最早使用的抗结核药,现虽仍有应用,但须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与异烟肼或利福平联用),以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不良反应
1.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与每日剂量和疗程有关。
如每日超过1g,疗程30天以上,多数用药者出现前庭损害,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还可以引起耳蜗损伤,主要症状为耳鸣、耳聋,少数患者甚至永久性耳聋。
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就立即停药。
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孕妇禁用,以免损害胎儿耳蜗神经。
加服泛酸盐,维生素A、D、B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避免与有耳毒性的依他尼酸、呋塞米合用。
2.肾损害。
链霉素的肾损害为氨基糖苷类最轻者。
引起蛋白尿和管型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及无尿症。
因此,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氨基糖苷类均可引起神经肌肉麻痹作用,虽少见,但应警惕。
大剂量时或与筒箭毒碱、琥珀胆碱、全麻药合用时,出现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可致呼吸肌麻痹而呼吸停止。
重症肌无力患者更易发生。
4.过敏反应。
以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为常见。
偶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虽较青霉素低,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约占发生者的20%,故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对链霉素过敏者禁用。
用后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应即缓慢静注10%葡萄糖酸钙20ml,同时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考点3: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系从放线菌科单孢子属发酵培养液中提得,由C1、C1a、C23种成分复合而成,3种成分的化学结构、毒性、抗菌活性基本相似。
系碱性化合物,常用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以水针剂供临床使用,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动学口服不吸收,肌注或静脉滴注给药。
体内过程与链霉素相似,但庆大霉素有效和安全血药浓度较低。
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尿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0~100倍,70%~9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少部分从胆汁经肠排出。
t1/2约为3h,新生儿排泄慢,t1/2为成人3倍,肾功能不全者 t1/2明显延长。
抗菌作用与氨基糖苷类其他抗生素比较,庆大霉素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是治疗各种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抗菌药。
1.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雷菌属等引起的感染;
2.抗绿脓杆菌感染;
3.在革兰阳性菌中对金葡菌的作用较强,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放线菌属对其大多敏感,对肺炎支原体有抗菌活性,但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其不敏感。
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产生较慢而不稳定,多系暂时性的,停药一段时间,可恢复其敏感性,故疗程不宜超过2周。
临床应用
1.严重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败血症、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2.绿脓杆菌感染,与羧苄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心内膜炎;
3.混合感染,与羟苄西林、头孢菌素联合用于原因未明的革兰阳性杆菌混合感染;
4.口服,做肠道手术前准备,治疗肠道感染。
庆大霉素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手术前准备。
但庆大霉素对金葡菌、绿脓杆菌引起的一般呼吸道感染不宜作首选。
治疗敏感的尿路感染剂量应调小,对严重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剂量应相应增加。
不良反应影响第八对脑神经,以前庭损害为主,但较链霉素为少。
也有耳蜗神经损害,少数儿童可发生迟发性耳聋,在停药数目后发生,应警惕。
庆大霉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肾毒性,最常见。
肾功能不良者宜减量使用。
不宜与依他尼酸及呋塞米等利尿药合用,以免增加毒性。
细菌对庆大霉素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可消失,但需长时间给药者,可考虑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
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单独给药。
☆☆考点4:卡那霉素
药理作用为卡那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抗生素,有A、B、C 3种成分,临床以A成分为主。
常用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卡那霉素体内过程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基本相似,其抗菌谱也相似且稍强,对多数常见革兰阴性菌及结核杆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临床应用用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骨髓炎及菌痢等。
不良反应对耳毒和肾毒较大。
临床已为庆大霉素等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取代。
☆☆☆考点5: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药理作用阿米卡星为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谱为氨基糖苷类最广的,故为目前临床评价较高、使用频率较多的新抗生素。
其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阴性菌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引起的尿路、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引起的败血症。
与羧苄西林或头孢噻吩合用,连续静脉滴注,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其他免疫缺陷所致的感染。
不良反应对第八对脑神经和肾毒性的发生率较卡那霉素低,听力障碍常见,偶可出现永久性耳聋。
禁忌证本品与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头孢噻吩、肝素、新生霉素、苯妥英钠、磺胺嘧啶钠、硫喷妥钠、华法林钠及头孢吡硫等,有配伍禁忌,不可配伍合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肾功能减退、孕妇和老年人慎用。
☆☆☆☆考点6:妥布霉素
药理作用可由链丝菌的培养液获得,也可由卡那霉素B脱氧而成。
其水溶液非常稳定。
最突出的是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庆大霉素强2~4倍,且对庆大霉素耐药者仍有效,应用于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葡萄球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与羧苄西林合用有协同作用。
临床应用与庆大霉素相同,主要用于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肺炎,也可用于各种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但一般不首选。
不良反应对听神经和肾有一定毒性,较庆大霉素略低。
可引起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血小板、白细胞、粒细胞减少。
禁忌证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考点7:西索米星
从小单孢菌发酵液中获得,药用硫酸盐,易溶于水。
抗菌谱及体内过程与庆大霉素很相似。
抗绿脓杆菌作用比庆大霉素强两倍。
对金葡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似,对沙雷氏菌的作用次于庆大霉素,但较妥布霉素强。
对金葡菌、克雷伯杆菌、沙雷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也有效。
其治疗剂量(2~3mg/kg)仅为庆大霉素一半,但毒性为其2倍,与庆大霉素相比无显著优点,故临床应用不广泛。
☆☆考点8:奈替米星
药理作用为西索米星的半合成抗生素。
奈替米星对肠杆菌科大多数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强于其他氨基糖苷类。
其对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因而对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和妥布霉素耐药菌也有较好的活性。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杆菌、志贺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骨和骨节及创伤感染,也可用于败血症。
不良反应奈替米星的耳、肾毒性是本类中最低者,偶有轻度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反应。
☆☆☆考点9:新霉素
药理作用本品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及结核杆菌等都有较好作用。
以大肠杆菌最敏感,对金葡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及痢疾杆菌等较敏感,对绿脓杆菌较不敏感。
细菌对本品和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之间可发生交叉耐药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应用由于本品毒性大,一般不作注射给药,仅用于口服及局部应用。
口服吸收很少,可用于治疗腹泻,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亦可用于腹部及肠道手术前用药。
局部应用疗效也较好,对敏感菌所致的皮肤黏膜感染如脓疮、疖、溃疡及烧伤等效果都好。
不良反应毒性比卡那霉素大,易引起永久性耳聋和肾损害,男性应用可抑制精子生长,现已不用。
禁止注射给药。
本品在胃肠道很少吸收,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及大便次数增多等。
第39章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
☆☆☆☆☆考点1:四环素和土霉素
药动学口服易吸收,但吸收不完全。
一般在口服后2~4h血药浓度达高峰,空腹服药吸收增多,但对胃刺激增加。
四环素t1/2约为8.5h,土霉素血药浓度较低,t1/2为9.6h.
该类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0%~30%,易渗入胸腔、腹腔、胎儿循环及乳汁中,并能沉积于骨和牙组织,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的药物浓度仅为血中的1/10.大部分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原形经肾小球过滤排泄,故尿药浓度高,有利于治疗尿路感染。
本类药物经肝浓缩排入胆汁,胆汁中浓度为血浓度的10~20倍。
药物进入肠道后可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小部分从粪便中排出。
抗菌作用四环素、土霉素是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广谱抗生素,高浓度也具有杀菌作用。
其抗菌谱广,不仅对革兰阳性菌,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部分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等有效;还对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巴氏杆菌属、布氏杆菌等有效;此外也对某些厌氧菌,如拟杆菌、梭形杆菌、放线菌有效。
但由于金葡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对四环素类多数耐药,以往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耐药菌株特别多,故四环素类主要适应证已限于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支原体肺炎、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但对绿脓杆菌、病毒和真菌无效;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不如链霉素和氯霉素。
抗菌机制主要是其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在A位特异性地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结,从而抑制了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此外,四环素还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漏,从而抑制DNA复制。
四环素类抗生素除对菌体70S核糖体有抑制作用外,在高浓度时对动物细胞的80S核糖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药物对前者敏感性更高,故仅表现出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性在体外发展较慢,但本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科的耐药性主要通过耐药质粒介导,可传递、诱导其他敏感细菌转化成耐药菌,带耐药质粒的细菌细胞膜对四环素类药物摄入减少或泵出增加,使之不能进入菌体内而无效。
细菌对四环素耐药性的发展是其广泛应用的严重障碍。
临床应用用于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的临床治疗,对衣原体所致的鹦鹉热、恙虫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回归热、霍乱等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感染。
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仅次于青霉素,由于口服方便,可广泛用于这些细菌引起的一般感染,严重感染不宜选用。
百日咳、痢疾、肺炎杆菌所致的尿道、呼吸道和胆道感染,可用四环素作次选。
用于肠道感染,口服给药治疗菌痢和阿米巴痢疾,其中以土霉素的疗效好。
但对肠外阿米巴无效。
局部应用于眼和皮肤的感染。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四环素和土霉素口服后直接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感、食欲明显减退等症状,尤以土霉素多见。
饭后服药虽可减轻,但影响药物吸收。
因局部刺激性大,因而不能皮下或肌内注射。
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婴儿及合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常见的二重感染有:
(1)真菌病: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表现为鹅口疮、肠炎,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2)伪膜性肠炎:病情急剧,表现为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腹泻、腹水、休克等凶险症状。
过去认为由耐药金葡菌感染所致,但近年发现多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所致。
此种情况必须停药,宜选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
3.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四环素能与新形成的骨和牙中的钙结合致牙齿有黄色结合物沉着,随时间延续,变成无荧光的棕色沉着。
还可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
因药物可从乳汁分泌,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生长、骨发育,故妊娠5个月以上的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
4.肝损害。
长期口服大量四环素或每日静脉滴注超过1~2g,可造成严重肝损害,影响氨基酸代谢,引发氮质血症,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应减量慎用。
5.维生素缺乏。
长期用药可使肠道内产生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细菌受到抑制,引起维生素缺乏。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偶尔还可引起药热和皮疹等过敏反应。
☆☆☆考点2: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药动学脂溶性高,为四环素的5倍,土霉素的50倍。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又不受食物影响。
原形药物大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又可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30%~40%原形自尿中排出又经肾小管重吸收,故t1/2长达20h,维持有效血药浓度24h以上,为长效四环素类药物。
一般细菌性感染每日服药一次即可。
本品在肝内大部分以结合或络合方式变成无活性代谢物,由粪便排出,故对肠道菌群无影响,肾功能不全时仍可使用。
抗菌作用抗菌谱类似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2~10倍,且对土霉素、四环素的耐药金葡菌及脆弱拟杆菌有效。
临床应用用于呼吸道感染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炎、麻疹及泌尿道和胆道感染,由于本品对肾无明显毒性,特别适用于四环素适应证而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感染者。
不良反应本品刺激性大,常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腔炎及肛门炎等,宜饭后服用。
二重感染和皮疹少见。
静脉注射出现舌麻木及口内特殊气味。
本品与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同服,可使其半衰期缩短为7h,并使血药浓度降低而影响疗效。
☆☆考点3: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药动学本品口服吸收完全,2~3h后血药浓度达高峰,食物影响不大,但含有二价、三价金属离子的碱性药物则影响本品吸收。
人体内分布广泛,脑和脑脊液的浓度较同类药物高,胆汁和尿中的浓度较血液中高10倍以上。
大部分在肝内代谢,经肾缓慢排泄,t1/2为10~20h,药物在体内长时间滞留于脂肪组织。
排泄缓慢,24h内尿中排泄4.7%~6.3%,随粪排除约34%,与血清蛋白结合80%左右。
药理作用米诺环素常作为四环素类中的首选药物。
抗菌活性比四环素强2~4倍,对耐四环素菌株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强于对革兰阴性菌,尤以葡萄球菌更强,对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也有作用。
主要用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如奴卡菌病和酒糟病,因其极易穿透皮肤,特别适合于痤疮治疗。
临床应用用于尿路感染、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及眼与耳鼻喉部感染。
不良反应与其他四环素相同,但能引起可逆性前庭反应,包括恶心、眼花及运动失调,常在服药后即出现,停药后1~2天即可消失。
长期服药者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考点4:氯霉素
药动学口服吸收完全,服药后2h血药浓度达峰值(10~13mg/L),血浆t1/2平均为2.5h,6~8h后仍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易通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和胎盘屏障。
氯霉素制剂的颗粒大小和晶型影响其吸收。
肌内注射琥珀酸钠盐吸收慢,血药浓度低,仅为口服同剂量的50%~70%,但维持时间长。
该药大部分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灭活,少部分在肝、肾内转变为无作用的氨基水解产物。
其原形药及其代谢物迅速经尿排出,肾功能不良患者使用时应减量。
抗菌作用氯霉素是低浓度具有抑菌作用高浓度具有杀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
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后者作用较强,特别是对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作用,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
对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较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也有效。
对厌氧杆菌如脆弱杆菌、梭形杆菌及梅毒螺旋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也敏感,但对结核杆菌、多种病毒、真菌、原虫无效。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
氯霉素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其结合到核糖体的50S亚基的A位,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干扰新的氨基酸结合到新的肽链上,使肽链不能延伸,从而抑制蛋白合成。
临床应用氯霉素是一种高效的抗生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但它的缺点是抑制骨髓,故对其临床应用应严格控制。
凡有合适的其他抗生素替代者,一般不主张选用氯霉素,严重感染而药敏试验满意时例外。
目前主要用于:
1.首选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
采用小剂量(1g/日)可减轻骨髓的毒性,防止治疗性休克的发生。
疗程不宜少于2周,否则会复发(体温降至正常后需继续服药10~14天)。
对复发病人,再用本品治疗依然有效。
但对伤寒带菌者无效。
2.治疗多种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有效。
氯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欠佳的脑膜炎患者。
3.治疗立克次体感染而忌用四环素的患者。
4.治疗某些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对菌痢、百日咳、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等有良效。
但因其对骨髓的毒性,不作首选药,不宜用于一般感染。
5.细菌性眼部感染。
本品易通过血眼屏障,是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外眼感染、眼内感染、全眼球感染及沙眼的有效药物。
6.厌氧菌感染。
对脆弱杆菌等厌氧菌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腹腔脓肿、肠穿孔腹膜炎及盆腔炎等厌氧菌感染。
常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后治疗厌氧菌心内膜炎、败血症或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
1.骨髓毒性。
氯霉素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临床表现:可逆性各种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
这与剂量大(血药浓度超过25~35μg/ml)、疗程长有关。
一旦发现立即停药,容易恢复。
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虽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是一种与剂量无关的特异质反应,是不可逆的而且是致命的,多见于儿童和妇女,多有过敏性疾病。
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中与细菌相同的70S核糖体有关。
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同时检查血象。
2.灰婴综合征。
氯霉素对早产儿及新生儿容易引起循环衰竭,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皮肤呈灰紫色、体温过低、休克、虚脱、呼吸不规则等,称灰婴综合征。
常在大剂量(每日100mg/kg以上)应用3~4天后出现,停药后可恢复,也可在数小时内死亡,可能与患儿肝内药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肾排泄能力较差以及抑制细胞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有关。
早产儿、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新生儿如病情需要也要慎用(不得超过25mg/kg)。
3.治疗性休克。
也称治疗矛盾。
大剂量应用氯霉素治疗伤寒或菌痢时,在短期内使大量细菌死亡,释放内毒素,产生治疗性休克。
为预防其发生可同时给予大剂量氢化可的松(抗内毒素、抗休克)。
4.其他反应。
氯霉素长期应用可发生二重感染,但不像四环素那样严重。
胃肠道反应常见。
少数患者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同其他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一样,氯霉素能拮抗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杀菌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