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下老师应该如何备课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首先要走出备课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
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
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
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误区二:备课走上了“形式主义”
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并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
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
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
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
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
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
误区四: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
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科学处理教材。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
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
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
。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
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
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
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
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第三,做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集体备课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必须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百家所长,成一家之言。
集体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这已经成了共识。
集体备课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了解;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第四,结合教学经验,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备课技能。
在任教以来,我发现,我并没有将地理意识展现出来,自己要学习、努力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相信,我的地理意识不会在我的大脑中尘封太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点一点的释放出这种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对于如何备课,苏老师的几个观点可以说是海上的灯塔,是为我们今后如何备好课指明了方向,我也通过培训的学习和锻炼,使我更新了观念,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今后,我会更加继续努力学习,学用结合,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家型的地理教师。
总之,备课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学,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主体地位,使地理教学适应每个学生,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