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一)新课程结构特点
第一,提出了课程的“综合性”。
首先,课程结构“综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这既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当代世界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第二,提出了课程的“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第三,提出了课程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国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完整”的人。
课程结构“均衡性”的内涵主要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1)对学习领域的规划和设计,或者对学科与活动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全面、均衡;(2)对各学习领域,或者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必须均衡;(3)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均衡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