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教育,未来的课堂将是什么样
3D打印
机打印出来;也许,现在正在读中小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竟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也许当下的成年人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他们到了25岁时,相匹配的工作可能已消失
这些正在慢慢成为现实,那么,未来的课堂会是怎么样的?我们大胆设想一下:
图景一自带设备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以前,我们是背着书包上学堂;未来课堂,这样的图景不再,孩子不用背着书包,而是带着酷炫的ipad、移动设备走进课堂。
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预测,自带设备将是1至2年内就将实现的技术。
自带设备亦成为自带技术,指人们把自己的
笔记本电脑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kindle等移动设备带到学习或工作环境的做法。
给学生选择自带设备的机会,以节省熟悉新设备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设备上可利用和建构个性化的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对新学科新知识进行探索。
可以想象,这样对于孩子而言,学习将变得更加自主化。
自带设备作为技术手段,将预示出很好地适应个性化学习风格的愿景,让学生具备更强的主人翁意识。
图景二云计算让“学习场”无处不在
iPad上跳出一段清晰的影像:“请问以下哪只不是昆虫?”面对蜘蛛等数十张图片,学生们像玩游戏一样寻找答案
杨浦区
教育局副局长吴巍与来宾分享了二师附小的师生共同演绎的小学科学类探究课走进昆虫的世界。
这种由
云平台
、交互教学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构成的“创智云课堂”已在杨浦区27所学校试点,实现从预习、互动交流、作业测验、课外阅读的全数字化记录。
云计算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
只要有网络,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某种终端设备,依靠云计算访问和共享信息、硬件设备和
应用程序
。
云计算也为各种创新的
教学模式
和方法提供了各种可能。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教室授课,如今上海的中小学正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庞大的“学习场”,而这也是12年内越来越多的沪上中小学生将会体验到的新学习方式――利用
云计算技术
,借助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以及微课程制作,让开放内容深入到中小学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图景三“
大数据分析
”将孩子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出来
过去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做题结果评判对错,却很难知道他们的思考过程。
在未来,大数据以及学习分析技术,将让孩子们的思维呈现出来。
大境中学校长姚晓红透露,该校创新采用了一套“IMMEX课程”,能通过学生对选择信息的记录描绘出学生在题目信息项之间“游走”的过程,不仅可比较不同学生思维过程的特点,也可比较同一学生思维发展变化,让老师更清晰了解学生“想什么”“怎么做”“问题出在哪里”等。
学习分析在中小学校中已开始逐渐发展。
许多利用成熟的网络追踪工具精确地捕捉到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时的行为,不仅可以记录简单的变量,如一个主题所花费的时间,还可以记录越来越多的细节信息。
图景四游戏化技术,让孩子学习更加轻松
“学习就像玩游戏一样!”在未来的34年内,家长可能会越来越多听到孩子发出这样的感慨。
专家透露,未来34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游戏和学习游戏出现,学生们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比重将会比现在多得多。
美国心理协会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强调了视频游戏在认知、动机、情感以及社交方面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一些教育公司为学校提供了基于游戏的
教学方法
,帮助儿童提高他们眼手协调性、短期记忆力、注意力集中性、服从指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游戏的元素应用于教与学领域,将教与学游戏化。
而游戏元素(艺术性、社交性、可合作性)如:炫酷的界面、
角色扮演
、任务、闯关升级、经验值、生命值、奖章等,这些都是值得借鉴于教育的。
图景五“创客”式自主学习形态出现
5年内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专家给出的方向是――“创客”(努力把创意变成现实的人)。
互联网让鼓励协作、创造和积极参与的“创客”运动得以发展,3D打印机的出现,将让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使用打磨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实体物品了”。
“创客”式学习形态正在不断传播普及,学生即将经历作为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世界外国语小学
校长张悦颖介绍,该校通过一年多来在3D打印课上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们对小车动力学研究、船体浮力与结构研究等专题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自我学习、群体合作、专项探究的创客能力。
闸北区
和田路小学则尝试通过3D设计课,让学生用3D设计软件将想法变成设计图。
同时,随着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出现人与机器直接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学习中,机器还采取潜在同伴的方式,诊断出学习者在该领域内所处的学习水平,以同伴的身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种技术将可能在未来5年内得到进一步更新与普及。
图景六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进入课堂
未来5年,在教育领域,
物联网技术
和可穿戴技术也可能进入课堂。
想象一下,孩子带着智能手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想象一下,物联网将孩子介入到互联网中,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啦。
这些都可能是未来5年,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带给教育的巨大变化。
目前,易于预见的物联网技术是当学生登录
校园网
时就能及时被系统识别,开展科学实验的设备和实验箱也能够根据自身的规范和需求进行自动校准。
此外,物联网的诞生,让我们对教学环境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更细致的了解到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与及这种变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至于可穿戴技术的应用,那就更加广泛了。
想象一下现在的触屏技术,让大部分人可以非常轻松地操控设备。
比起以前还需要一定阶段学习才能够掌握如何使用台式计算的时代,如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更加直观地让大部分能够轻松驾驭。
不仅如此,随着手势控制,体感触控的不断升级,直觉技术范畴内的技术正在不断地得到应用。
在地平线报告里介绍了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技术。
“其中,一项技术叫电震动。
电震动是一项更为真实的体验式学习技术。
它是指当手指滑过一个带静电的、绝缘表面时,产生
静电力
而导致有弹力、黏性、颠簸或振动感的过程。
这项技术能使学生在观看内容或媒介时产生触摸实物的感觉。
同时,它还能够满足身体或智力残疾者的需要,为他们获取学习内容提供便利,这些都使它成为特殊教育中一项令人极其兴奋的技术。
”
未来课堂就是基于先进教学思维的课堂未来课堂区分于传统课堂,老师转变为学习组织者,核心任务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学习内驱力。
未来课堂是教育信息化进课堂的新型表现形态,本质上就是回归教学的本质,改变以传统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完成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的传承,人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这也就是催生着课堂教学的革命。
未来课堂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高度整合了先进教学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以未来教育云平台为支撑,以“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一对多互动教学,多屏互动分组合作学习,情景化教学,高效开展多种教与学模式活动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