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搜客无忧!

幼儿课程设计应注意哪些_幼儿课程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纽特教育发表时间:2023-10-06点击量:64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整合?整合是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了“整合”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幼儿教育课程的研究者们在有关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认识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倾向,给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了国际国内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迄今为止,国内已有几种引人注目的整合取向的课程模式,主要是在学科范围内进行整合的“经验模式”,以主题方式进行整合的“主题模式”,以及以项目为方式进行整合的“项目活动模式”。

结合自身教改实践,我认为不管是何种模式,都必须要做到七个“坚持”。

一、整合课程观念要坚持辩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就课程与教学而言,分科和整合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与此相对应,学校课程中的分科和整合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整合和分科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不同阶段的课程整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一般来说,年级越低,整合的程度可以越高一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综合化的程度应该高些,尤其是我们的幼儿园课程。

我们必须注意克服教育中常常出现的那种以偏纠偏的思维定式,要么片面强调整合或分科的优点,要么试图取代对方,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立足于人是整体、教育是整体、生活是整体的观点,在课程开发和教学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该整合的坚决综合,该分科的坚持分科,整合中有分化,分科中有整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二、整合课程目标要坚持发展性

请看一例:在绘画活动“小鸭”教学过程中,某教师一改以往先讲解示范绘画步骤、后让幼儿模仿的枯燥教学方法,而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鸭纸板玩具。

结果,孩子们一接过就很有兴趣的和它玩了起来,转转“小鸭”的头,动动“小鸭”的翅膀,摆摆“小鸭”的腿,每个孩子都玩得非常带劲,有时还发出欢快的笑声。

孩子们一边玩,一边用桌上的各种圆片粘贴小鸭,这位老师看了情不自禁地问:“你的小鸭在干什么”?孩子们争着回答:“我的小鸭在看天上的云”;“我的小鸭在低着头找小鱼吃”;“鸭妈妈不见了,小鸭回头找妈妈哟”;“我的小鸭和你们都不一样,他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这位教师趁热打铁:“小鸭怎么会做各种动作”?“转小鸭的头,嘴巴朝哪儿,小鸭就能看到哪儿了”。

孩子们通过摆弄探索,经过了一个试验过程后,轻松地在纸上画出各种动态的小鸭了。

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始至终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学得轻松又自然,他们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各自的创造和想象,是孩子们自己的画。

的确,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存在。

幼儿园的课程关注的不是应教给幼儿哪些知识,而是幼儿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或者说幼儿应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分科或分领域的教育,往往导致教师只注意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教育价值。

如:在数学课或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只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活动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社会性的问题却往往会被忽视,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

幼儿教育整合中的工具性目标、认知性目标与情意性目标的制定都应该关注幼儿的发展。

三、整合课程内容要坚持系列性

教育内容的整合不仅表现在不同领域、不同内容之间产生的有机联系,而且需要构成系列。

比如,教学小兔乖乖,我除了安排故事以外,还整合了其他相关教育内容:健康小兔采蘑菇、设计小兔家的房子、歌曲小兔乖乖、创造性游戏小兔家的工作、绘画可爱的小兔、折纸萝卜等。

这一系列教育内容都是与小兔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有助于培养孩子感受、理解、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教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将他们日常生活、周围环境和社会信息中大量的素材合理组织,选择孩子所关注的内容,进行系列性整合。

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选择孩子日常生活经验。

孩子自身及日常生活是孩子熟悉的,最易于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最易于孩子的理解和表达。

选择大量的孩子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整合,才能引导孩子对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发孩子进行探究、发现。

其次:选择孩子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

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个狭隘和封闭的空间里,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并影响着孩子。

孩子们会关心“神州五号”,会讨论“北京奥运”,会谈论“希望工程”;教者不妨由此引导孩子开展积极的讨论。

这类整合活动不仅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而且也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

第三:选择孩子可接受的科技发展信息。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孩子有机会感受或了解到许多科技信息。

他们不再拘泥于拼插积木、电动玩具,而更多地对新的科技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发现。

这不仅使孩子的语言表述、运用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思维的加工和概括也不断地得到锻炼。

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整合。

这类内容如“家乡的高层建筑”“神奇的电脑”“我见到的高速公路”“上海的磁悬浮”等。

这类内容整合无疑能大大帮助孩子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的将来打下扎实基础,促进孩子和谐、全面的发展。

四、整合课程参与要坚持全员性

整合课程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组织与开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幼儿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需要、兴趣、经验、探索和体验将被受到高度重视。

整合课程作为很重要的课程改革运动,也必须得到家长的了解、认同和支持,从而让他们也能做个积极的参与者。

如此,才有可能不出现:家长每天询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如果孩子没有认出几个字,或是没有学会几个美丽的形容词,或是没有认识几种动物,那就会认为孩子什么也没学到,从而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此,才有可能出现:家长不只限于询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还应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或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题活动,从而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学习经验及创造性表现,甚至为主题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备各种资料,给予孩子有关知识方面的准备,以及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某些教育活动等。

虽然整合课程强调重视孩子的兴趣和与孩子在互动中生成课程,但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最近兴趣点,还是需要教师在进行每个主题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计划。

不仅如此,我们幼儿园同事之间还常常共同讨论一个主题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再根据各自的强项来分工,以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安排,更好地让幼儿了解资讯、形成概念和获得技能。

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家长的配合。

只有这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般来说,主题活动刚确立时,孩子们的相关表达均比较贫乏。

如果通过师生互动“你说我也说”、生生互动“大家一起来”、家长与孩子互动“我是小小调查员”、孩子与环境互动“一个人闪光”等等,或许就能很快地激发孩子们积极探究的热情,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获得多方面的能力。

五、整合课程过程要坚持综合性

幼儿园整合课程的过程,就是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过程。

目前,幼儿教育发展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目的上倡导“教育是生活”的主张。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实背景,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活动、用餐、午睡、日常劳动等都是孩子们在园的生活活动。

如果课程脱离了幼儿生活,就难以产生教育,难以落实科学的教育目标。

幼儿的生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均是在生活活动中逐步形成、慢慢积累的。

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

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实,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

教师如果不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不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这样的整合课程就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

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

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习得一些知识或某些技能。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六、整合课程实施要坚持多样性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教者从主题选择、内容规划到活动设计,必须有机整合集体、小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并学习,在乐趣中得到发展。

比如,学习叶子变色了,我组织幼儿到户外去观察秋季的变化,捡树叶,让幼儿了解秋天来到时树叶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以及大自然的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我们在学习声音这一主题活动时,改变了在教室里“听”这一呆板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让幼儿亲自到户外聆听、观察,在辨别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高与低、噪音与乐音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活动目的顺利完成。

这些不同的活动形式,使我们认识到在实施整合课程时必须改变我们以上课为主的传统观念,而是要以活动为主,以游戏、参观、制作等多样性活动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

由于整合课程常常不能按照教师用书上的活动方案去开展活动,而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实施开放性教学展开学习活动的,因此,需要我们去构思、去创设。

至于如何具体地去实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样的形式、方法,还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去设计。

如在学习课程单元中的“开伞、收伞”这个活动时,我用演小品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孩子们从我形象、有趣的表演中,认识到用伞不当带来的危害,懂得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了正确用伞的方法。

同时,孩子们对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厌其烦地玩着“开伞、收伞”这一本领,趁着这股热情我就让幼儿交流“开伞、收伞”的感受。

他们把伞比作“荷叶”、“蘑菇”、“大树”把自己比作了“小青蛙”、“小白兔”、“小鸟”这种巧妙构思、灵活多样的方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整合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参观活动、野外活动等等都列入课程的范畴,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优化了的活动情境,通过幼儿的亲自实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探索、发现,全方位地获取有关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各种经验,从而使知识在情境中生成构建,社会生活在情境中显现意义。

七、整合课程评价要坚持主体性

现阶段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表现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人把自己的竞争压力,延伸给了孩子。

他们根据成人社会的需要,去设计幼儿,他们用成人社会的规则去要求幼儿,希望幼儿能像成人一样去面对社会。

因此,幼儿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会的需要取代了充满童真和情趣的需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使得各种训练显得那么名正言顺。

社会的优胜劣汰,成人世界的竞争,被理所当然地“引荐”给儿童。

于是各种“热”不断升温,外语、电脑、各种考级、珠心算成了众多儿童的生活需要。

幼儿园课程不断地“被迫”超载,儿童失去了应有的童话世界。

如果未来成人具有的,现在都必须让儿童去涉入,如果社会需要的都必须让儿童现在就去学习,儿童岂不是生活得太沉重!付出的代价岂不是太大!

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整合课程评价的目的所在。

整合课程评价要坚持主体性,主要是指:一评价是要适应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二是评价能满足学生个人的主体需要。

如果评价的内容、方法或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或不能满足学生个人的主体需要、兴趣,那么学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就会削弱或丧失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导致教育活动的失败。

对幼儿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是教育的途径,也是教育评价的途径。

过去我们很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一次活动要追求一个明确的结果,一个阶段要实现一个预定的目标,在评价教育活动的效果时也是把目标的达成度作为唯一衡量的标准,于是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填鸭一般的知识灌输和严肃的技能训练,使孩子被迫付出得太大努力而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

新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凸现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这是检验整合课程评价坚持主体性的重要标准。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幼儿教师课程管理课程实施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

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说活动”及其特点

“说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及其他人员,以讲述的方式,表达其对某一活动设计的设想及理论根据的形式。

教师“说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说幼儿的情况。

要求教师说清本班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与将要开展这一活动紧密相连的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的水平、特点、优势与不足及幼儿的可接受性等情况。

“说”这一环节,使教师将平时对幼儿观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条理化、明晰化,有针对性地表述出来,既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又使教师能将幼儿发展水平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去考虑目标、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从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说目标。

这是教师外化“为什么教”的过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保育与教育的总目标,是幼儿园三年教育要达到的水平与规格要求,需要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不同的课程中层层分解,并在幼儿园具体活动中体现出来。

对于课程设计中的目标分解与确定,历来是教师们感到较为困难、不容易把握的问题。

尤其是在目标表达上,往往较抽象、较空,不易实现与不易评价。

在“说活动”中,教师要说清她对目标的认识与确定的考虑,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作出具体表述,说清具体知识能力、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说出对目标分解与确定的考虑,有利于教师逐步增强目标意识,明确目标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关系,使目标的确定既建立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上,又能通过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通过说出对目标的思考,可让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否合适,长处在哪里,不足方面是什么,再经过讨论与最后的实施,使教师对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更加清楚。

3.说教材内容。

这是教师说清“教什么”的环节,是教师在外化把握幼儿发展水平基础上,根据目标选择本次活动内容的思维过程。

教师不仅要说清选择的教学内容,更要说清为什么要选这些内容以及它与目标的关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其他活动的联系,还要说清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安排特点及理由,以及教师对内容所作的加工依据等。

5.说教法与学法。

这是教师说明“怎样教”、“儿童怎样学”和“为什么要这样教与学”的环节。

教师要说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手段来实现。

既要说出整个活动用什么教学形式及方法,是集体的、分组的还是个别进行的,更要说清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方法、教师如何指导、为什么要这么指导、活动中幼儿怎样学习、依据是什么等。

6.说活动过程的组织。

这要求主要说清教学活动的结构顺序以及各环节中的转换关系教学策略,包括提问策略、提示信息策略(出示玩教具、演示、情境创设等)、干预策略、评价策略等。

二、说活动对提高教师设计课程能力的作用

从幼儿园教师“说活动”的过程看,既不是教师“备课”(设计活动方案),也不是教师对幼儿发展情况、目标、内容、教法、环境等逐一去钻研、思考的过程,而是把已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和设计中的思维的全过程外化出来。

“说活动”不仅要表达教师课程设计的结果,还要剥离出隐含在“教什么”、“怎样教”后面的“为什么”的理论依据。

它也不是“活动实施”,即面对幼儿以儿童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浅显的道理和亲切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教师面对同行及教研人员开展说课活动;在“说活动”的时候,其角色不是教育者,而是一个提供同行教研信息的讲述人;他所讲的内容,不仅是活动设计方案,更主要的是剥离设计过程中的理论内容。

因而教师“说活动”时,必须根据对象的变化转换角色转换“说”的语言风格和讲述表达的内容,重在“说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也就是要说清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每个环节运用的理论是哪些,这对于教师重视备课过程中的理论学习,加强对理论的认识、理解、运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昆明市盘龙区上千名教师在一年多的“说活动”中,已经将课程设计的理论有意识地、有机地融入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儿童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发展的特点,以及教学策略、哲学的一些基本观点等均有很好的运用。

这种把自己设计课程的思维活动“说”出来的过程,能使幼儿教师在思想上对设计课程中的理论依据、构思再一次进行审视,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通过“说活动”使幼儿教师设计课程不再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不再是简单抄教案,即使借鉴别人好的活动设计,也要有理有据,有自己的特点,适合自己所在班级幼儿的发展状况。

“说活动”的过程,也是全体教师、教研员在每个教师自己充分准备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课程设计、提高课程设计水平的过程。

在教师把自己的活动设计构思、理论、观念说出来以后,全体教师一起从理论到实际透彻分析活动设计的每一环节,使过去个人为主的教学行为,可使教师逐步从理论上弄清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的关系,逐步明晰在分解确定目标、目标表述、内容选择和形式方法运用中的模糊认识,逐步根据课程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步骤,使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得到提高。

“说活动”的开展,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在“说活动”时,既要充分准备,又要理清思想;既要说“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为什么”这样做。

它要求教师“说”时条理清楚、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清楚、方法运用恰当。

整个过程是教师再认识、进一步深化设计的过程。

经过同行的评价,可以使活动设计更加完整、全面、充分。

而当教师组织实施活动时,就能够使活动达到最优的效果,真正实现预定目标。

分析“说活动”特点与效果,可以使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体现教育观念“新”、目标把握“度”、教学内容“适”、教学方法“活”、教学结构“优”、教育对象上落实“全”等等。

这些归结起来,又体现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说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设计课程的能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昆明市盘龙区教委所属的28家幼儿园,上千名幼儿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说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从教师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有关论文质量看,均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不断改进、提高、完善的过程。

尽管“说活动”对提高幼儿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确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有较高理论水平,但在运用理论时不恰当,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有的教师在说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玩教具,是为增加说得好的效果而专门制作与运用的;部分教师说的口气和所使用的语言,仅停留在对幼儿说的层面上等问题。

因此,要使这一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仍需加强教师在有关理论与实践上的培训与提高。

申请试听课程

提交后,免费为您匹配专业课程

机构入驻 | 帮选课 | 公司介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c)2024 武汉涵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7586号-13 技术支持:搜客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