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在哪里附准确地址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地址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金港大道8号,该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共建高校。
二、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介绍
地理位置: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坐落在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避暑圣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东距秦皇岛市委市政府6公里,西距北戴河火车站3公里,南距北戴河海滨9公里,北距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2公里。
秦皇岛是河北省省辖市,是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
秦皇岛因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协办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
秦皇岛还是中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2012年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十大最佳休闲城市之一;全国第一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创建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20强之一,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
发展历程:学院前身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被社会誉为环保系统的“黄埔军校”、环保人才的“绿色摇篮”。
学院是1981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
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以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共建高校,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是中国生态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是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第三批建设高校。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原主任曲格平教授和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先生曾先后兼任学院院长。
学院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学历史见证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
学院现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800余人。
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生态学系等14个教学单位;设有环境教育研究所、环境监察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环境法咨询与服务中心等9个研究所。
学院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保护支撑类”、“环境人文艺术教育类”三大专业群,形成了“环境类专业齐全强势、非环境类专业特色优势”的专业建设格局。
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19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38个,其中环境类本专科专业近20个,涵盖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
“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监察专业”、“生态保护专业”是学院的首创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广泛的影响。
先后建成了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4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6人,博士48人。
教师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名,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余名,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2名,河北省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6人,秦皇岛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名,11名专家、教授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知名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4年10月,学院整体搬入北戴河新校区,一座与学院办学特色高度契合的生态环保示范性校园正式全面投入使用。
学院校园总占地665.12亩,总规划校舍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投入使用15.6万平方米。
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7000万元,共有纸质馆藏图书70万册。
拥有数量充足、设备完善、环境仿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室(基地),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习实训基地,“电子废水处理技术实验室”是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建立的实验室,特别是在学院建设的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由荷兰政府资助的水处理技术实验室――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已成为中外合作典范。
人才培养:建校38年来,学院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不渝为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形成了鲜明的环境教育特色,在环保系统岗位培训、环境专业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院是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全国5个环保培训基地之一,有近6000名地(市)、县级环保局长在学院接受了岗位培训,2.8万余名环保在职干部在学院接受了继续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大专学历毕业生3万余人,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毕业生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业务技术、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媒体高度关注。
科学研究:学院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环保大型工具书环境保护通论(修订三次,很长一段时间环保系统干部人手一册);出版了我国第一套环境管理专业系列教材(11本)和第一套环保局长岗位系列教材(5本)。
近年来,学院建立起了“以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现有院级科研团队12个。
2010年以来,教师主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省(部)级7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余项;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近7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40余篇;获得专利100余项;完成咨询报告7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20多部,其中90以上为环境类教材。
十一五以来,有11种教材被列入国家规划教材,环境经济学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服务:学院以环保行业和地方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行业区域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
与河北、新疆和沈阳、秦皇岛等50多个环保厅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完成了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大量的课题研究,在秦皇岛市、盘锦市等10个城市的环境规划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与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共建校地合作基地4个;与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河北先河环保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室17个,主动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与管理咨询上千次;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共建校校合作实验室3个。
与此同时,作为秦皇岛市首家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学院通过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近千名城乡居民实现就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与环境教育并重,科学知识与环境素质”兼修的理念,依托环境教育品牌优势,实施大学生绿色人文素质教育工程,逐步形成了与环境教育专业相融合的绿色校园文化。
学院一批有影响力的环境保护专家和环境教育专家,他们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曲格平、刘天奇、张坤民、解振华等老一辈领导和专家的言传身教,至今深深激励着新一代学院人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献身的信心和决心。